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 的:探讨腕带对儿科患儿身份识别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 观察组使用医用pvc材料制作的腕带对患儿身份进行识别。 并采用问卷式调查表对2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身份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护士对患儿识剐的准确性。 加强了对患儿的安全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满意度。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安全的前提。是医疗护理工作安全的保障, 它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护理时准确、 安全、 快速的查对依据。 为了, 能对患者进行快速身份的识别, 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使查对有可靠依据, 提高各项操作的速度, 防止因操作错误引起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 本院儿科从2008年1月起, 使用了患儿身份腕带识别标志,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 1-12 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 男58例, 女42例; 年龄2个月 ~ 13岁, 平均6.5岁; 病情危熏者16例。 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2组在年龄、 性别、 疾病严重程度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干预。 干预方法:
①认知干预。 首先评估患儿, 再向患儿及家属讲解使用腕带的目的、 意义、 注意事项、 方法, 得到患者及家属理解, 使之能积极配合。
②行为干预。 使用医用 PVC 材料制作的腕带, 在患儿入院时, 由首诊护士填写, 要求字迹工整、 清晰, 准确填写床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住院号、 诊断、 经
管医生、 责任护士、 科室联系电话, 信息经双方核对后签名, 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腕带佩戴在病儿腕部, 松紧适宜, 母子手腕紧扣, 防止脱落。 腕带材料柔软、 防水, 不会引起患儿皮
肤过敏, 不可随意取下或摘除。
1.3 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式调查, 2 组患儿在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经管医生、 责任护士、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业务水平、 操作水平等20项。 满分为100分, 分为满意(≥95分)、 基本满意(80~94分)、 不满意(<80分), 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身份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时识别患者的一种重要手 段,具有以下优点:
① 儿科患儿年龄小,大多数病儿不会表达, 一部分会表达的患儿也是吐词不清,不能有效的与护士沟通, 只能接受护士被动的识别,往往是通过床号及床头卡进行确 认,患儿离开病床后对患儿的识别容易弄错;儿科病房患儿 多家属多、环境嘈杂,患儿有同名同姓的,也有同音的,家属 容易误答。 而佩戴腕带后,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时只需 要对照腕带就能准确、快速的识别患儿身份,确保了诊疗护理 工作的安全。
② 在执行护理操作、患儿转接或交接、留取标 本、输血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时,能通过标志腕带准确的识别患儿。 如遇到紧急情况,可就地抢救,避免延误抢救患儿的最佳时间;患儿外出后,一旦发生意外,旁人可通过腕带上的信息及时获得正确处置,并立即与科室联系,避免发生差错。
③ 患儿腕带的应用,为规范护理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操作时操作中对患儿腕带进行查对,是有效、准确的查对依据,可保证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也是对护理流程的补充和完善,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还可以随时提醒护士,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 | 熊衍君, 李红艳, 许明芳, 李晶晶 |
出处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四月, 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