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0512-55219949    服务热线:0512-50130459工作时间:周一 至 周五 (8:00 - 17:30);周六 (8:00 - 12:00)        做中国最好的腕带,创世界一流品牌!

腕带技术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腕带技术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腕带技术进行了概述,探讨了腕带技术在日常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指出病人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借助信息科技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腕带技术  临床护理  安全管理   医疗服务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 美国每年约4.4万~9.8万名病人因医疗差错而死亡。 病人身份的准确辨识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 正确的病人身份的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由于护理工作量大, 涉及人员多, 衔接环节发生细微的差错, 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腕带能够有效保证医院工作人员随时对病人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 腕带标志制度是近几年兴起的临床上一种查对制度, 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 将差错降至最低, 减少了医疗纠纷。

1  腕带技术

1.1  概述

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 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识别带, 被称为患者第二身份证。 腕带技术是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 医院腕带技术的应用, 首先是由美国PDC公司发明的, 随后腕带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医院患者标识和管理的行业标准。 引入中国, 则是由朱晓东院士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 随着腕带技术在医疗行业优点的逐渐凸显, 国内各级医院均先后使用患者腕带技术, 同时与患者腕带技术相关的文献也大量涌现。

1.2  腕带种类分为直接书写型、 标签粘附型和计算机打印型。 直接书写型用专门的软塑料制成, 表面光滑, 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钮扣。 腕带色系分白色、 蓝色、 绿色、 粉红、 橙色等颜色, 规格为成人、 小儿两种。 患者入院后, 当班护士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年龄、 手腕粗细、 病种选择腕带规格、 色系; 填写腕带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 年龄、 住院号、药物过敏史、 诊断等信息。 这种腕带制作简单, 成本低, 使用方便, 便于操作, 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普遍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条码腕带及无线射频腕带作为病人识别的工具。 这两种腕带均属于信息技术腕带。 条码和无线射频识别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自动识别系统。

2  腕带技术在日常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   护理查对制度的作用我国公布的《2007年病人安全目标》 中明确指出: 要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 建立“腕带” 识别标识制度, 作为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身份标志腕带能有效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 传统的护理查对仅靠口头称谓及床头卡进行查对, 是有缺陷的。 因为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作出回答或者不能作出有效的应答, 如手术麻醉或术后未清醒, 语言交流障碍或听力障碍等另外不排除患者因疏忽或者不在意而随口作出误答。 因此, 在传统查对的基础上增加手腕标识带的查对, 提高了查对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杨曼君, 对90起护理缺陷分析中80%由于查对问题造成。 付华秀等,70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 不良事件发生频率最高的为用药错误。 查对制度的落实是防止或减少给药错误发生的有效管理措施 。

2.2   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

特殊患者特指昏迷、 无自主能力、 神志不清的重症患者及母婴、 儿童、 老年、 精神病患者。 这些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 导致一般查对制度无法有效实行, 因而应用腕带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武志红将腕带技术应用于重症监护室125名意识不清、 重度昏迷、 无自理能力及语畜表达障碍的患者, 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无一例发生差错事故。 闪应雪, 住院重症精神病病人如出现意外走失、 康复期院外活动、 病情复发等情况, 在病人不能清楚表明自己身份时, 标识性腕带具有重要的作用。自标识性腕带在精神科病房推广使用以来, 无一例由于识别错误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李露露, 无自主能力的新生儿, 使用传统的核对制度, 有时无法准确的确认其正确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 护理活动时, 存在很大隐患, 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腕带的使用, 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患者身份, 保证患者及时得到准确的治疗、 护理。 在临床应用腕带的3年中无一例因识别患者身份错误而发生的医疗差错及纠纷。 提高了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安全性。

2.3   在外科患者的应用

游幼莲等, 为2561例实施手术患者佩戴腕带和手术部位的标识。 无例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错误。 腕带标识使用, 杜绝了接错患者, 开错手术部位, 输错血液等相关问题,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工作做到细节化, 明确化, 标识化。对小儿外科手术病人使用身份标志腕带能有效保证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对病人及手术部位快速准确地识别, 有利于查对制度的落实。 李庆印等, 应用身份腕带10年来, 收治心血管手术病人47614名。 每名病人均要经过病区、 手术室、 重症监护室, 再由重症监护室回到425病区等多个护理单元的转换, 无接错病人的护理差错发生。 其中, 2名病人在院内活动突然发生心脏骤停, 在积极救治病人的同时, 根据腕带提示的信息及时与病人所在病区联系, 为其救治争取了时间。

2.4  在急诊及其他患者的应用

黄春蓉等,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 负责接诊、 处理及救治各类急性发作的疾病、 意外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医疗事故、 医疗纠纷的易发地。 13526例佩戴标识腕带的患者在接受检查、 治疗、 护理及转科交接的过程中, 无一例发生差错事故(期间曾经发生了两次患者姓名相同且同时就医的情况)。 另外在辅助检查科室等候检查的病员来自于各个病室, 流动性极大, 科室工作人员对病员的基本信息欠了解, 而中国汉字中同音字近音字特别多, 仅凭口头称谓查对病人存在诸多隐患。 病员佩戴腕带后, 工作人员可结合检查单和腕带进行查对, 准确无误。

3  保障病员病区外安全

腕带如同病员的院内身份证。 病员在住院期间无论何种原因, 一旦发生意外, 就近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其他病员家属都可以通过腕带上的信息与病员所在病区取得联系, 以便及时给予更准确的处理和救治。

4  腕带技术应用使护理安全管理更科学

4.1   标识系统的建立为减少护理差错打下了良好基础将一个腕带系在病人手腕上,护士手持一个手掌大小的PDA(掌上电脑), 在病人床旁对病人腕带上的条形码扫描后,掌上电脑里即出现了病人的医嘱和体征信息。 护士在病人床边移动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 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帮助医护人员尽可能地减少医嘱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医疗差错,确保对病人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 向“在正确的时间、 对正确的对象通过正确的方法与途径, 与正确的药物与治疗的目标, 大大前进了一步 。 目前护理工作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码或射频识别技术, 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诊治时, 用PDA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 大大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杜绝了治疗过程中的张冠李戴; 床旁扫描检验标本, 保证了采样信息的实时性与正确性, 彻底解决了标本采集在源头出错进而造成医疗纠纷的问题。

4.2  有效巡视, 患者安全保障

按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中的分级护理原则履行病房巡视制度。 将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保证病人的合法权益。 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措施, 临床随意性较大, 护士病房巡视执行力不够, 病房存在安全隐患。 将PDA与患者腕带结合用于临床巡检系统, 解决了护士脱岗、 漏巡、 更改记录等违规行为和患者在私自外出、 摔伤、 烫伤、 毁物、 互伤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护理人员坚守岗位, 按规定间段巡视, 巡检情况真实、 可靠, 杜绝了巡视的随意性, 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有效巡视减少了护士违规行为和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 也是提高护理管理科学性和护理人员自律行为的有效措施。 PDA准确、 及时、 完整的记录执行时间和执行人, 并且永久保存记录, 为医疗举证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5  腕带技术使用中问题

患者佩戴依从性差; 标识腕带采用手写方式填写病人信息存在以下缺陷: 使用不规范, 容易造成信息遗漏: 手写资料可能太潦草难以辨认, 无法获得正确信息: 重复书写导致工作负担加重等问题; 腕带因为常时间佩戴标识码区受到磨损,影响扫码; 选择更安全、 更舒适的材质避免使用中出现不适及过敏, 仍需探讨。

6小结

病人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 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借助信息科技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是医院现代化、 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 刘玉珍   孟 蕾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咨 询 热 线:
0512-55219949

在 线 客 服:
售前顾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顾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留 言 联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