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腕带技术结合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信息技术与腕带枝术结合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意义。
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国内外医院中腕带应用的资料,针对其问题提出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解决方案,并对“信息化”腕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钱域进行了研究探讨。
结论:使用腕带标志患者是提高医护质量和准确度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与信息技术结合,腕带秏够承载更多有利于医护工作的信息,对提高医护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腕带;医护质量;信息技术
随着医疗管理理念的发展,医疗质量控制关注的重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医疗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如何控制、减少医疗环节中由于非技术因素引起的医疗差错也是关注的重点之一。2006年的一个对北美1116家医疗机构的研究报告表明,每年有超过44000的患者死亡是由于院内医疗差错造成的。腕带技术在医护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方便医护人员识别患者信息,降低医疗差错。近年来,腕带技术更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日渐发展成为完整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为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1、腕带“信息化”的必要性
腕带技术在当前医院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例如母婴腕带在产房的应用,危重患者腕带在ICU中的应用,等等。然而,现阶段我国广泛应用的腕带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写阶段。手写腕带的好处是操作方便,灵活性强,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
① 灵活性强同时也代表随意性强,在忙碌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对手写腕带使用不规范,容易造成信息遗漏或冗余;
② 手写资料可能太潦草难以辨认,有时令其他人无法获得正确信息;
③ 重复书写腕带信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加重;
④ 腕带信息在腕带被除下后也就丢失了,因而无法实现信息的系统记录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腕带技术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解决手写腕带存在的不足,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接口,更加快速、有效、正确地建立数据采集方法,提供更加丰富的医护所需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是当前腕带应用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2 、原始应用方式
2.1 文字信息
腕带技术最初的应用目的是为了使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识别患者,因此,记录患者信息是腕带最基本的应用内容。腕带上记录的信息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各个医院内部的需求,由各医院自行确定。但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为了便千各个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有计划建立腕带信息条目的统一标准。例如英国国家患者安全机构(NPSA)就向英国国家健康照护体系(NHS)提出规范腕带包含信息的建议,建议腕带包含的基本信息应包括:患者姓名、生日、NHS号,在特定的地区还要求包括患者家庭住址的第一行。
基于显示患者信息的功能,腕带主要应用于妇产科的母婴关系对照,以及重症监护室中无自主意识或无法表达自己身份的患者的身份识别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腕带还可以记录一些其他对医疗有帮助的信息,例如患者血型、过敏史等。但由于腕带的宽度不能太宽,手写腕带所能传递的信息有限,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腕带的有限面积中尽鱼增加所能携带的信息量, 也是制定腕带应用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2.2 颜色信息
腕带另一种常见的应用是使用不同颜色,基千对患者的临床评估,标志患者的特定风险因素或特殊需求。这一用途主要用千急诊的患者抢救中,因为腕带颜色是医护人员不用刻意读取腕带上记录的数据就能获得直接获得的信息。其实,腕带开始应用的时候主要靠颜色区分,最常用的是蓝色、红色、黄色、白色。一般蓝、红色用来区分性别,黄色一般表示重症,白色是常规患者。 现在打印腕带越来越多,可以记录更多信息,性别标示的意义就小了,但是黄色和白色腕带所对应意义的应用还很广泛。例如仍然常用黄色表示重症,这样在医院的各个区域,只要看到黄色,不用看文字和扫描条码就可以直接优先处置。
然而,当前对于不同颜色对应的临床意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2005年12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经报道了一个不良事件的案例,由千各医院间腕带颜色编码规则不统一,险些导致一名心跳呼吸暂停的患者没能及时获救。该案例引起美国相关机构对腕带编码的普遍关注, 很多州或者医院集团内部专门制定了腕带颜色编码的统一标准和使用规则。例如科罗拉多医院协会(CHA)2006在州内启动的腕带标准化项目中规定医用腕带颜色定义如表1所示。Alexian Brothers医院集团对腕带颜色定义如表2所示。
使用腕带颜色标志患者的特定风险因素或特殊需求,可以规避医护人员在紧张情况下手写字迹潦草、信息传达不清楚的风险,使医护人员方便快捷地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是,腕带的颜色毕竟有限,有些信息还是需要以字符的形式体现在腕带上。这些表征病情的信息一般不应使用文字,而应用一个英文缩写或者内部能够区分的符号表示,例如”I”表示重症、”E”表示急诊,以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3、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技术方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医院传统业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手写腕带时期,护理人员必须在混乱的情况下记清临床诊断所对应的符号,并准确清晰地写在腕带上,否则就可能造成医疗差错,这也给护理人员引入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但现在,通过与信息技术结合,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在工作站上选择患者对应的病情,由诊断程序自动根据预先设置的编码规则,将表征病情的符号以特定的字体打印到腕带的特定区域。同时,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其他规定的信息也一起被打印到腕带上。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所形成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在制定信息化腕带技术方案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3.1 腕带信息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识别技术、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OCR及其他光电识别技术等,目前用千医用腕带信息自动识别的主要包括两类: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
3.1.1 条码技术
简单地讲,条码仅仅是另外一种表达文本的形式。而条码所对应的文本就是数据库的检索主键。读取条码时, 条码扫描仪对扫描到的条码图像进行解码, 之后将解码后的文本传回至相应软件, 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或更新相应患者的特定记录,来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其他信息。
通常,一维条码本身不包含患者的信息,只包含一个识别号码(如病历号或其他序列号),告诉应用程序用什么条件去查找患者信息。由千腕带本身的面积不大, 同时条码扫描设备对一维条码的弯曲容忍度也有限,一维条码的长度不能过长,因此使用一维条码的腕带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虽然高千手写腕带,但仍然比较有限,最多只能在30个字符左右,而且对应的文本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
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称为二维条形码(2-di一 mensional bar code)。目前,二维条形码的技术日益成熟,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呈指数上升,根据编码方法的不同所能存储的数据量上限有所不同,大多都在一千字节以上。这样就允许医护人员在没有数据库连接的环境下,使用手持读码设备,仍然能够获得关于患者的丰富信息。另外,与一维条码相比,二维条形码还具有相对尺寸小、纠错能力和抗损毁能力强等优势。附图展示了医用腕带中的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
3.1.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即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通信技术。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①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③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电子标签中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 在腕带应用中,电子标签被封装在腕带的内部而不是表面。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电子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下一步处理。
按照工作模式,RFID标签可分为被动标签和主动标签两种。主动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因此也称为有源标签,能够自主发射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距离较远,但同时体积较大,与被动标签相比成本更高。但由千其具有主动发射信号的功能,因此在患者院内定位或婴儿防盗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是被动标签或条码无法替代的。被动标签由阅读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成本很低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比主动式标签更小也更轻,读写距离则较近,也称为无源标签。
RFID与条形码技术相比,具有数据存储量大、 安全性高、灵活性强、更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可进行追踪定位等优势。但同时RFID技术也存在无线射频干扰,一旦出现故障信息将全部丢失无法人工识别等潜在风险。这两种识别技术各具优缺点,在制定方案时应按照实际临床的需求,结合性价比进行选择。
当然,无论使用哪种技术,“信息化"腕带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带来的最大优势并非它可以储存大的信息,而是改变了信息通信和记录的方法。利用条码或RFID腕带,只要初始信息输入正确,就可以确保后续需要使用该信息的医护人员如护士、医生、医务助理、实验室技师和其他人员都能够正确识别患者,每次扫描腕带时都可以获得正确的信息,真正实现信息的一次录入,多次使用。
使用条码或RFID扫描获得信息,还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显示,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 分之一。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提高患者记录的数据质量,从而增进患者的安全。
当使用人员熟悉条码系统后,条码数据输入的速度也比手动数据输人快得多。理论上,与键盘输入相比,条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卡里赖恩健康系统(Carilion Health System)的报告称,利用条码系统记录医药管理之后,每12小时的护理周期可节省2.75个h 。
3.2 患者身份识别系统相关硬件
在识别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备硬件作为支持。应用自动识别技术所需配备的固定设备包括计算机、条码或射频标签的信息输出设备,例如专用的腕带条码打印机或射频标签写卡器,以及识别设备, 如扫码枪和读卡器。耗材主要为腕带。对腕带材质的基本要求为柔软,无毒、防过敏。在某些特殊的应用环境中,例如产科中用到的新生婴儿腕带,还要求标识能够防水。 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对腕带成本预算的不同,以及工作流程繁琐性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例如使用防水墨粉直接在腕带上打印纠错能力强的二维条码和打印条形码标签再封装入塑料腕带封套中,这两种方案都可以满足临床的需求,但实际执行的方便程度和腕带的成本则有较大的差别。
3.3 信息识别与应用软件系统
信息识别技术仅仅是将标签上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内的电子数据,而这些电子数据如何流动,如何使用,如何完成医院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就必须通过信息识别与应用软件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
①患者初始信息的录人模块/与存有患者初始信息的系统的接口模块;
②制作身份识别腕带/关联腕带标识与患者身份信息及其他有用信息;
③识别腕带标识信息,查询数据库获取相关患者信息;
④满足临床需求的功能,例如信息核对等功能。
该应用软件系统不一定要求立即与HIS进行连接,但是应该留有与HIS或其他医院主体系统实现数据交换的接口, 以确保该部分信息日后能够整合人医院整体的信息系统,以便进一步减少重复录人,提高工作效率并方便数据挖掘。
4、临床应用
患者腕带和其他医疗设备/物资上的标志相配合,可以在以下领域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4.1 提高用药安全
目前,我国的护理制度要求在服药、注射、输液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通过应用“信息化"腕带的自动给药系统,就可以帮助护士轻松完成给药过程的"三查七对"。首先在备药时,每个患者的药物容器上都粘附一个标签,上面用条形码或者RFID存储该容器内的用药信息,例如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浓度等。发药时,护士先使用条码扫描器或读卡器对腕带进行扫描识别患者,将患者信息读人自动用药系统。然后护士再用扫描器或读卡器读入药品容器上的用药信息, 自动用药系统会将药物信息与患者电子记录上的信息(通过腕带扫描读取)进行比对,以核对患者当时的给药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过敏风险,多种药物使用时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问题。如果存在信息不符,或者配伍禁忌等异常情况,用药系统将发出报警,给护士明确的提示。
4.2 严格输血管理
输血管理中,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丿双寸制度。其实从信息管理角度来说,输血过程管理与用药过程管理十分相似。血制品上应有一个标准条形识别码,存储血制品的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等信息。输血时,该信息与患者腕带上所存储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每个患者输人了正确的血制品。在美国,血制品的自动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据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统计,每年平均有414例输血失误, 即每38000例输血治疗中有1例,相比之下每年用药疏失事件有125万例叽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4.3 检验样本管理
通过使用“信息化"腕带,同样可以将样本与患者联系起来,将品质保障延伸到患者的床边。例如,在采样前护士可以对患者的腕带进行扫描并查阅信息内容,以便核对哪些需要的样本还没有采集,将要采集的样本是否符合医嘱的条件,等等。
4.4 提高治疗准确度
通过腕带扫描获取患者各方面的信息, 可以使医护人员,例如急救人员、手术小组、放射科技师、物理治疗师及其他专业人士随时了解诊断和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患者的身份、病史、本年度已受照辐射剂量等, 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
4.5 方便实时数据存取
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使用手持PDA,在实时读取腕带信息的同时,也存入一些医护工作的过程数据,如给药人、给药时间等,这些过程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中,将为医政管理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另外,在软件的配合下,还可以实时存人患者的一些医疗数据,如生理参数、身体和精神状态等信息,方便医生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状态,能够给出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5、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带来新的应用前景,医院的腕带技术也不例外。传统的手写腕带技术, 虽然是医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一项应用,但是同时也引入了写腕带信息和读腕带信息两个可能造成医疗差错的环节。另外,手写腕带还存在信息不能重复使用、加大护士的工作量等问题。 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可以避免手写腕带的一系列弊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为医疗护理和医政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数据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腕带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可以更加成熟,更加深入。
作 者 | 费晓潞,卞琳琳,魏 岚,高 山 |
出 处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7月第19卷第14期 |